课程详情 学校简介 学校地址 网上报名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考生较系统地掌握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有参与生产企业产品分析检测及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能力,能熟练掌握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技能,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生产企业分析检测及环境监测需要的,能胜任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基本要求:系统掌握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的基础理论和技能,能独立分析、解决工业生产中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的分析、化验、检验工作及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历层次与规格 通过本专业(专科)考试计划规定的不少于15门课程的考核,累计总学分达到70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省考委颁发由主考学校副署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三、学科类别 学科类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学·化工与制药类。 四、考试课程及学分 专业代码:A081208 专业层次:专科主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注:专业核心课和公共基础课为必考课,共10门课程44学分;上表中的选考课只列出了推荐选考课,社会考生可以在我省已经开考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考其它课程,选考课学分不低于26学分。 考虑到应用型专业的班级教学需要,应用型专业考生的选考课,原则上统一选考推荐选考课。专业代码为Z081208,课程安排如下表。
注:序号前加“﹡”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五、报考条件 具有高中或中职文化程度以及同等学力,对分析技术及环境监测有兴趣者均可报考本专业。 六、实践性环节考核基本要求 专业实践课程共计8学分。 七、课程说明与学习媒体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说明略)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说明略) 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说明略) 4、无机化学(二)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原理和元素以及反映近代无机化学在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化工、冶金等方面的渗透和应用等内容。 使用教材:无机化学基础,陈君丽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5、定量分析化学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定性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复杂物质分析示例等。 使用教材:分析化学,符明淳、王霞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6、食品理化检验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有食品物理常数的测定、食品检样的采集和预处理、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食品中农药及药物(兽药)残留的检验、食品中毒素(天然毒素)和激素的检验、食品中食品卫生微生物的测定等几部分。 使用教材:食品检验技术,穆华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7、环境化学 本课程以环境化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主线,结合环境化学的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水环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化学、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害废物及放射性固体等内容。 使用教材:环境化学,王红云、赵连俊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8、微生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培养及生理特征;微生物遗传变异与优良菌种的选育与保藏;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件;微生物的活动规律;各种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的不同种类的食品及其功能;食品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食品引起人和畜禽类食物中毒的种类及预防措施等内容。 使用教材:食品微生物学(第2版),朱乐敏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9、物理化学(三) 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热力学基础、相平衡热力学、相平衡状态图、化学平衡热力学、量子力学基础、结构化学初步、统计热力学初步、化学动力学基础、界面层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胶体分散系统及粗分散系统、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及动力学、胶体分散系统及粗分散系统、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系统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傅玉普、王新平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0、工业分析 本课程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在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实用性,体现新标准、新方法、新仪器。通过工业分析能评定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检查工艺过程是否正常。从而能够及时地、正确地指导生产,并能量经济合理的使用原料、燃料,及时发现、消除生产的缺陷,减少废品,提高产品质量。内容包括:绪论、试样的采取与制备、各类工业产品的分析等内容。 使用教材:工业分析,李广超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11、物理(工) (课程说明略) 使用教材:物理(工),吴王杰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12、环境科学概论 本课程突出环境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反映当前环境科学中所包含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阐述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与治理,探讨人类活动对多环境要素的影响,系介绍大气环境科学、水环境科学、固体废弃物与环境、物理污染与环境、生态环境科学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等。 使用教材:环境科学概论,莫祥银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3、分析仪器结构与维护 本课程介绍仪器的分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适当重点介绍了光学分析仪器的维护、电化学分析仪器的维护、色谱分析仪器的维护、称量仪器的维护、其他分析仪器的维护及分析仪器附加设备的维护和常见故障的排除。 使用教材:分析仪器维护,穆华荣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水和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本课程由水质分析检测和空气分析检测两部分组成。水质分析检测介绍了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预处理,一般指标、金属污染物、非金属无机物、有机化合物等的测定方法,水质连续自动监测、水污染生物监测等内容。空气分析检测部分介绍了环境空气样品的采集,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测定,环境空气质量、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及大气酸沉降的监测,固定和移动污染源监测等内容。 使用教材:环境监测,李广超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15、文献检索 本课程着重掌握技术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以中文信息、电子网络信息为主,介绍了检索原理、检索方法、检索工具、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和技术信息的利用。突出实用性,对检索方法介绍极其详尽。特别在对标准文献、专利文献、档案文献等从技术信息源的角度加以介绍。 使用教材: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时雪峰、陈萍秀、刘艳磊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八、使用教材 详见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科)专业使用教材表。 九、与其它教育形式的衔接 可衔接的专业举例:中职、中专及高职的化学、化工、食品、材料、医检卫检类专业。 应用化学(分析技术与环境监测方向·专科)专业使用教材表 专业代码:A081208、Z081208 主考学校:四川师范大学
|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成龙、广汉科教园、东校区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
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迁到成都现址。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7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四川省重点高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我校。学校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同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拥有一支发展潜力大、学缘结构好、学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师队伍,其中先后有13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6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1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95余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及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人选,12名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教书育人的业绩享誉海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历经六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覆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师范大学。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7个学院,83个本科专业。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等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还拥有教育、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翻译、法律、应用心理、公共管理、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特色专业, 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 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8项。拥有1所有20余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生源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20余万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共同铸就了四川师范大学光辉的历史。
“十二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6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综合科研经费1.1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是西部地区唯一以文化创意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拥有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339万册 ,电子图书11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35个。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
学校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管理中心、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检测中心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已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目前我校不仅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还拥有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正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学校名称:四川师范大学自考
固定电话:13921100677
授课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预约参观